今日热点!人形机器人进厂:万亿前景待解锁,落地仍存挑战

博主:admin admin 2024-06-29 19:51:39 151 0条评论

人形机器人进厂:万亿前景待解锁,落地仍存挑战

北京 - 6月12日,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进入工厂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马斯克对人形机器人市场描绘的万亿蓝图令人振奋,但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现状却呈现出“冰与火之歌”的景象。

擎天柱展现强劲实力

在特斯拉工厂的视频中,擎天柱展现了流畅的行走、抓取、搬运等动作,甚至还能完成“金鸡独立”等高难度技巧。这些动作对于传统工业机器人来说并不容易,但对于人形机器人来说却只是基本操作。

擎天柱的强劲实力得益于特斯拉在人工智能、电机控制、传感器等领域的多年积累。马斯克表示,擎天柱的目标成本只有2万美元,这将使其具备极高的性价比,并有望成为未来工业生产的主力军。

人形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

人形机器人由于其外形与人类相似,能够在更广泛的场景中完成作业,因此被视为未来智能制造的重要发展方向。根据国际咨询机构IDC的预测,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在2026年达到26亿美元,2030年将突破70亿美元。

在汽车、电子、食品、医药等行业,人形机器人都有望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汽车制造领域,人形机器人可以完成汽车装配、焊接、喷涂等工作;在电子制造领域,人形机器人可以完成电路板组装、元件测试等工作;在食品加工领域,人形机器人可以完成食品分拣、包装等工作;在医药领域,人形机器人可以完成药物制剂、手术辅助等工作。

国内企业积极布局

近年来,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优必选、宇树科技、猎豹机器人等企业纷纷推出人形机器人产品,并积极布局产业链上下游。

例如,优必选推出了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已经在汽车制造、物流、医疗等行业得到应用。宇树科技推出了ATOM系列人形机器人,可以完成包括搬运、码垛、组装等在内的多种作业。猎豹机器人推出了猎豹-小雪人形机器人,可以进行舞蹈表演、互动娱乐等。

落地挑战依然存在

尽管人形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但其落地仍面临诸多挑战。

成本高是人形机器人落地的一大障碍。目前,人形机器人的价格普遍较高,难以满足大规模应用的需求。例如,特斯拉擎天柱的成本虽然只有2万美元,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仍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技术难是人形机器人落地的另一大障碍。人形机器人涉及机器人控制、人工智能、传感、材料等多项技术,对技术研发能力要求高。例如,人形机器人需要具备感知周围环境、识别物体、自主规划路径等能力,这些都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

标准缺失也是人形机器人落地的一大难题。目前,人形机器人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相关标准尚未完善,这导致人形机器人的兼容性和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

未来展望

尽管人形机器人落地仍面临诸多挑战,但其发展前景依然广阔。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人形机器人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为了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建议相关部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完善相关标准,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同时,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波音空客陷假部件风波 美FAA紧急调查 涉及飞机安全

北京讯 6月15日,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透露,波音和空客两大飞机制造商的部分飞机可能使用了伪造文件供应的假冒钛部件,引发严重安全隐患。对此,FAA已展开调查,并敦促两家公司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据悉,该事件由一家零部件供应商率先发现,他们在例行检查中发现部分钛部件存在异常腐蚀。经调查发现,这些部件的材料证明文件涉嫌伪造,实际材质与文件标注不符,存在重大安全风险。

FAA表示,波音和空客已经向其报告了相关问题,并正采取措施拆除涉嫌使用假冒部件的飞机。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架飞机受到影响,以及该事件对飞机安全将造成何种影响。

波音和空客均对事件表示高度重视,并承诺将全力配合调查,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飞机安全。空客首席执行官Guillaume Faury表示,公司已经成立专项小组负责处理此事,并将对相关供应商进行严厉处罚。

事件引发多方关注

该事件一经曝光,便引起业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许多专家表示,航空航天领域对材料安全的要求极其严格,伪造部件可能导致飞机在运行中发生灾难性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有分析指出,近年来,随着全球航空航天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一些中小供应商为了牟取暴利,铤而走险使用伪劣材料生产零部件,给航空安全埋下了隐患。对此,各国航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供应链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确保航空安全万无一失。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波音和空客首次遭遇假部件问题。 去年8月,欧洲航空安全局曾通报,发现一家英国公司在维修空客A320和波音737飞机喷气发动机时使用了伪冒部件,涉及数千个发动机零部件。

事件警示

波音和空客假部件事件再次表明,确保航空产品安全必须从源头抓起。飞机制造商应严格审查供应商资质,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零部件进行全方位溯源和检测,杜绝假冒伪劣部件进入供应链。同时,各国航空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定期对航空企业进行检查,严厉查处违规行为,共同维护航空安全。

The End

发布于:2024-06-29 19:51:39,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丝雨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